![]() |
臉上小肉粒:油脂粒、疣如何分辨?瀏覽:1104![]() 延伸閱讀: 1. 神預知崩盤,30 分鐘賺 2 億美元 2. 元朗三車相撞致交通擠塞 3. 全球警訊:青少壯死亡率攀升 4. 37 歲狂攬 1200 億!華男登美國最年輕富豪 5. UFO 頻現,專家指蟲洞入口
|
臉上出現肉粒,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隱藏健康問題。皮膚科醫生指出,常見的臉上肉粒包括扁平疣、汗管瘤、粟粒疹(油脂粒)及皮脂腺增生,雖然外觀相似,但成因與治療方式大不相同。本文將詳細解析這四種皮膚問題,幫助您正確辨識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1. 扁平疣 (Flat warts) 成因:由人類乳突狀病毒(HPV)第3及10型感染引起,具傳染性。 症狀:肉色或啡黃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細小顆粒,約1至4毫米,常見於面部、頸部、手背等處。 治療: 1. 外用藥物:如A酸藥膏。 2. 物理治療:冷凍治療、電灼治療、二氧化碳激光治療。 3. 注意事項:扁平疣可能自行消退,但免疫力較弱者復發風險高。 ![]() 2. 汗管瘤 (Syringoma) 成因:小汗腺內的汗管細胞增生,與遺傳、荷爾蒙及皮膚老化有關。 症狀:肉色或米白色、表面平滑的細小圓形丘疹,約1至3毫米,常見於眼周、前額等處。 治療: 1. 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可縮小汗管瘤體積,但難以徹底清除深層組織。 2. 手術切除:適用於較大或明顯的汗管瘤。 3. 注意事項:治療後可能復發,需定期追蹤。 ![]() 3. 粟粒疹 (油脂粒,Milia) 成因:角質異常堆積形成的小型囊腫,分為原發性(遺傳)與繼發性(皮膚受傷或藥物使用)。 症狀:珍珠白或黃白色、圓形細小顆粒,約1至2毫米,常見於眼周、面頰等處。 治療: 1. 針挑法:用消毒針挑破後擠出內容物。 2. 二氧化碳激光:鑽洞後清除堆積物。 3. 注意事項:部分粟粒疹可能自行消失,無需特別治療。 ![]() 4. 皮脂腺增生 (Sebaceous hyperplasia) 成因:皮脂腺增生肥厚,與皮膚老化及荷爾蒙變化有關。 症狀:肉色或黃白色、中央凹陷的圓形丘疹,約1至3毫米,常見於額頭、鼻子等皮脂腺旺盛處。 治療: 1. 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常用且疤痕風險低。 2. 口服A酸:適用於嚴重病例,但停藥後可能復發。 3. 注意事項:治療後可能出現色素沉澱,需加強防曬。 皮膚科醫生建議 正確診斷:臉上肉粒種類繁多,建議由皮膚科醫生進行專業評估。 治療選擇:根據症狀嚴重程度及個人需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預防復發:保持良好的皮膚護理習慣,避免過度使用刺激性化妝品或藥物。 |
猜你可能會喜歡: | ||
![]() 瀏覽:1118 聲音沙啞暗藏殺機!男子延誤治療罹第四期喉癌 | ![]() 瀏覽:8149 洗澡時發現這些身體變化 要注意了 | ![]() 瀏覽:5886 燕麥加牛奶好健康?營養師:阻礙鈣吸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