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不適,小心癌前病變

胃部不適,小心癌前病變

瀏覽:192

胃部不適,小心癌前病變

胃癌前病變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息肉及胃潰瘍等,這些病變的病理變化主要包括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及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特徵性改變包括胃黏膜腺體數量減少、腺體結構異常及胃黏膜變薄。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狀乳頭狀組織,是胃良性腫瘤的一種。胃潰瘍則是由飲酒、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止痛藥及激素過度使用等多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破損。腸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中出現類似小腸或大腸黏膜的上皮細胞,通常屬於萎縮性胃炎的繼發性變化。

上皮內瘤變也被稱為異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是細胞開始「變壞」的階段,臨床上一般分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相當於輕中度異型增生,有可能發展為癌。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相當於重度異型增生或原位癌,需要盡早治癗。

胃癌前病變的症狀

胃癌前病變的症狀不明顯,患者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胃部不適、食慾下降等不典型症狀。上腹部深壓痛可能是需要重點注意的體徵。其他症狀包括進食後有飽脹感、輕度惡心、食慾不振及胃部灼熱感。胃癌進展期會出現一些典型症狀,如便血、嘔吐、非特異性的體重減輕、持續性上腹悶痛、黃疸及腹水等。

胃癌的高危人群

年齡在 45 歲以上且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定期篩查胃癌,以早期發現並治療胃部疾病及癌前病變。高危因素包括長期居住於胃癌高發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及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以及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等。

預防胃癌的方法

為預防胃癌,建議改變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並進行定期篩查。飲食方面,應多吃新鲜蔬果、控制食用鹽攝入量、少吃油炸及烧烤食物、限制加工紅肉攝入量及增加白肉攝入量。生活習慣方面,應戒煙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緊張及焦慮、提倡分餐制及及時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定期篩查方法包括血清學檢查、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及內鏡檢查。內鏡及其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規範治療,遵醫囑定期隨訪複查。

結論

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從正常胃黏膜細胞、癌前病變到浸潤性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出現癌前病變時,應足夠重視,適當干預,減少或阻止其向胃癌進一步發展。提前預防、遠離胃癌,保障健康。




Health Bank 保多康:強肝
強肝含牛磺酸、洋乳薊等 6 大天然成分,促進肝細胞再生,減輕煙酒、熬夜或疲勞對肝臟的負擔,提升解毒功能。針對夜生活人士、應酬族羣及肝臟健康欠佳者,助排毒護肝,改善皮膚偏黃問題。

Health Bank 保多康:腎通特強
腎通特強含東革亞里、瑪卡及鋸棕櫚,改善夜頻、脫髮、腰酸,提升腎氣及精力。適合腎氣不足、機能衰退人士,助您重拾活力,強健體魄。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5837
出現這幾種屁要小心,可能是惡性腫瘤預警!

瀏覽:2583
皮膚 4 種顏色,看癌症徵兆

瀏覽:2270
每天打10次嗝,就醫才知腸癌3期!


返回主頁

@ 2019-2025
最後更新:2025-05-17
文章數:8177 / 閱讀量:5993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