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濕疹,後來確診是乳腺癌

以為是濕疹,後來確診是乳腺癌

瀏覽:604

以為是濕疹,後來確診是乳腺癌

近日,寧波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乳腺病診療中心接診了一例特殊的乳腺癌患者。45 歲的王女士因右側乳頭反覆瘙癢、結痂脫落長達一年多,先後多次被誤診為濕疹,直到乳頭組織潰爛變形才確診為罕見的乳腺派傑氏病(Paget's disease)。專家提醒,這種被稱為「濕疹樣癌」的疾病極易被誤判,若延誤治療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的癥狀與誤診

據患者王女士回憶,一年前她的右側乳頭開始出現間歇性瘙癢,癥狀時輕時重,類似螞蟻叮咬般難受。在當地醫院皮膚科就診時,醫生按濕疹治療,雖短暫緩解但始終無法根治。「每次塗藥后好轉,停葯又複發,反反覆復折騰了很久。」直到近期乳頭皮膚逐漸潰爛凹陷,甚至出現局部凹陷的「火山口樣潰瘍」,她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乳腺派傑氏病的特點與診斷

乳腺派傑氏病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癌細胞沿乳頭表皮蔓延生長,早期僅表現為乳頭乳暈區的濕疹樣改變。寧波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乳腺外科唐魯兵主任指出:「這類患者的首診誤診率高達 80% 以上,多數患者最初都會選擇皮膚科或普通外科,導致平均確診時間超過 6 個月。」由於病變位置特殊,常規鉬靶、超聲等檢查靈敏度較低,需結合細胞學刮片及病理活檢才能明確診斷。

乳腺派傑氏病的流行病學與預后

數據顯示,乳腺派傑氏病約佔乳腺癌總數的 1%-3%,好發於 40-60 歲女性。儘管相對罕見,但其惡性程度不容小覷。「單純乳頭濕疹樣癌預后較好,但若合併浸潤性導管癌等類型,五年生存率會顯著下降。」唐主任強調,早期發現的關鍵在於提高警惕——若乳頭乳暈區域出現持續超過兩周的瘙癢、脫屑、滲出、糜爛等癥狀,尤其伴隨乳頭回縮、皮膚增厚等情況,應及時到乳腺專科進行細胞學檢查。

治療與預防

目前,王女士通過手術聯合放化療方案積極治療。醫生提醒,日常自檢應重視乳房細節變化,尤其是乳頭形態和皮膚狀態的異常。定期進行專業乳腺篩查,才能有效防範這類「偽裝高手」的侵襲。




Health Bank 保多康:前腺通
前腺通含鋸棕櫚、黃柏及蒼朮,改善前列健康及排尿問題,提升睡眠質素。香港中文大學臨床實證,適合 40 歲以上男士,加拿大製造,天然草本配方。

Health Bank 保多康:腎通特強
腎通特強含東革亞里、瑪卡及鋸棕櫚,改善夜頻、脫髮、腰酸,提升腎氣及精力。適合腎氣不足、機能衰退人士,助您重拾活力,強健體魄。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5692
有這 4 種習慣 特別容易有腎結石

瀏覽:6037
癌症轉移、擴散前,會有什麼表現?

瀏覽:8172
人過60歲,有這6個特徵,往往能夠活到90歲


返回主頁

@ 2019-2025
最後更新:2025-06-14
文章數:8252 / 閱讀量:6047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