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秘神舟十九號,帶回的生命樣品瀏覽:185![]()
|
2025 年 4 月 30 日,中國空間站第八批空間科學實驗樣本交接儀式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舉行。本次返回的科學實驗樣本涵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及空間新技術等領域的 25 個實驗項目,總重量約 37.25 公斤。這些樣本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特別是在微重力環境下對生命體和材料行為的影響方面。 在眾多樣本中,果蠅成為研究焦點之一。2024 年 11 月,中國空間站首次迎來果蠅「入住」。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岩團隊對這批果蠅進行了連續 40 天的軌道觀測,並記錄了其繁育後代的過程。李岩指出,果蠅初到微重力環境時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例如亂撞和彈射行為,但隨著時間推移,牠們逐漸改變行為模式,更傾向於趴伏在管壁上。這些現象揭示了微重力對生命體行為的深遠影響。 果蠅在空間站內成功繁育了三代,航天員對每一代個體進行收集、固定,並將其安全帶回地球。李岩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後續研究,進一步了解複雜太空環境對生命體生存、繁衍的影響,以及大腦對亞磁場和微重力環境的響應機制。」此次研究不僅建立了果蠅在軌培育平台,未來一兩年內還有望下行活體果蠅,從而開展更深入的探索。 ![]() 幹細胞三維生長模擬體內繁殖狀態 除了果蠅,空間站內的幹細胞實驗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利用水凝膠懸浮生長技術,使幹細胞在空間站內完成了三維立體生長,形成球狀結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雷曉華表示,部分返回的幹細胞樣本仍處於休眠狀態,他期待這些樣本回到實驗室後能順利復甦並恢復活力。 幹細胞因具備無限增殖和分化能力,在再生醫學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雷曉華介紹,通過回傳的視頻資料,已觀察到在軌幹細胞樣本與地面實驗樣本在外觀上的顯著差異。後續,科研團隊將對這些樣本進行分子層面的深入分析,以揭示微重力環境對細胞行為的影響。 ![]() 空間材料科學樣本助力高性能材料研發 除生命科學樣本外,神舟十九號還攜帶了 4 大類、22 種空間材料科學實驗樣本。這些樣本將於幾天後隨飛船返回艙抵達北京。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空間材料領域主任設計師馬萍指出,微重力環境有助於研究重力對材料生長的影響規律,從而指導地面材料製備,獲取更高性能的材料。 本次返回的材料樣本包括合金、晶體等多種類型,這些「太空材料」未來有望應用於下一代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納米電子器件及深紫外光刻機檢測光源等關鍵技術領域。此外,月壤加固材料、柔性太陽翼結構材料及高性能長壽命潤滑材料等樣本已完成艙外暴露實驗。馬萍強調,這些研究將為未來的深空探測和人類太空活動提供重要技術支持。 |
|
|
猜你可能會喜歡: | ||
![]() 瀏覽:63 一張圖片 FBI 前局長暗示暗殺特朗普 | ![]() 瀏覽:384 乙肝治療新突破,減少肝癌風險 | ![]() 瀏覽:131 港股低開 204 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