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總是無法逃離同樣的苦難?瀏覽:18延伸閱讀: 1. 黑客曝光 Sora 模型,控訴 OpenAI 不公營運模式 2. HPV 假疫苗醜聞曝光 上百名女子中招 3. 別讓「不會」決定你的人生方向 4. 字節跳動起訴實習生 篡改代碼攻擊訓練模型 5. 人生必讀:改變命運的十條玄學法則
|
你是否曾發現,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相同的苦難中,卻始終無法掙脫? 例如,在感情中被具有暴力傾向的伴侶傷害,或遭遇背叛的渣男。好不容易結束這樣的關係,卻又不自覺地與類似的人交往? 旁人可能冷漠地說:「他們陋習難改,自作自受。」而當事人可能將這歸因於因果業力,認為這是輪迴的報應。 然而,這種解釋或許並未觸及問題的核心。換個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你「自我保護機制」的結果。 沒有人會刻意選擇痛苦,但比起未知的風險,我們往往更害怕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對當事人而言,當下的痛苦反而成為一種「熟悉的安全感」。 例如,即使身邊伴侶對你施以暴力,踐踏你的尊嚴,但因為你已經「適應」了這樣的情境,便會覺得它比起陌生的新環境更容易掌控。你或許早已學會在這樣的苦難中求生,甚至形成一套「應對規則」。因此,當真正值得信賴、溫柔待你的人出現時,你反而可能因無法承受這種「陌生的美好」而選擇逃離。 這樣的狀態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創傷依附」或「熟悉的痛苦」。長期生活在受迫害的環境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培養出適應不良環境的能力,進而將痛苦的情境視為某種「舒適圈」。即使有機會走入全新的生活,人們仍可能無意識地回到熟悉的「籠子」,因為這才是心理上感到安全的地方。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有類似的狀態,請記得,改變不應是一場急於求成的革命,而應該是一段溫柔耐心的旅程。不要強迫自己立刻徹底改變,因為這既不實際,也難以持續。試著從一個小的行動開始,哪怕在恐懼與懷疑中,也勇敢地邁出一步。 更重要的是,別給自己過多的壓力,不必思考「我什麼時候才能完全改變」。相反,告訴自己:「我願意接受現在的自己,並一步步努力。」真正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通過每一個微小但堅定的選擇累積而成。 |
猜你可能會喜歡: | ||
瀏覽:6133 閒人愁多,懶人病多,忙人快活 | 瀏覽:32527 為什麼當年同班壞同學都當上老闆了?說的很有道理! | 瀏覽:98 勇敢說「不」的選擇權,你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