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以貌取人是對的

文章 購物

原來,以貌取人是對的

瀏覽:6359

原來,以貌取人是對的

人們常說,只看皮囊,不觀內心,是膚淺的。但在生活中,外表如同一面鏡子,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折射出一個人的知識閱歷。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時候也不無道理。

比如,世人皆有愛美之心,飾以首飾,妝以胭脂。但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簡單的“乾淨”二字來得讓人歡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與乾淨的人相處,如沐春風,心生親近之意;與邋遢或浮誇之人相處,眼觀鼻,鼻觀心,只求敬而遠之。

生活的細節、態度,都會纖毫畢現地體現在一個人的外表上。你若認真對待生活,心中無瑕,外在也自有淨氣。

或許有人反駁,有一些是人前優雅,人後齷齪。話雖如此,可在生活中,若是連人前乾淨都做不到,他人也很難通過一個不修邊幅的邋遢外表看到他澄淨的內心。

 一個人的外表,是內心世界的投影。內心如果赤誠善良,臉上也會溫煦溫和;反之,內心盡是忿然,眉眼間也會顯露乖戾之意。

曾聽到一個故事。一位女模特在事業上屢屢受挫,她以為是自己的容貌遜人三分,於是下定決心去整容。醫生端詳許久,嘆了口氣,說:病灶在心裡,不在你臉上。

原來這位女模特因為家庭的變故而心中鬱結,再加上工作上跟同事勾心鬥角,內心滿是怨懟。原本一副清秀靚麗的容貌,但在負能量、壞情緒長久浸潤下,自然生出鬱結之色,讓人感到不舒服。

 所謂長相,其實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些人雖貌不驚人,卻溫婉端莊,看著特別舒服。一些人明明貌比潘安,卻乖張狠戾,讓人不喜。

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對心靈世界的打理。但聽過這樣一句話:時間會沖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陽,漸漸融化 ... 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養出曠日持久的賞心悅目。

所以,整容不如整心。遇到不如意時,懂得驅散心中陰霾;與人相處時,少一點斤斤計較。內心明朗寬敞了,臉上自會和煦溫暖。

三毛曾在書中寫道: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林黛玉初進賈府,禮數從未落下。這樣的知書識禮一方面得益於林母的言傳身教,小小年紀就成為大家閨秀;另外一方面,林黛玉從小就熟讀詩書,舉止自然清雅脫俗。

有時,一個人胸中筆墨有多少、教養如何,不用詢問其學歷家教,只要聽其言語、觀其行為,便可明了。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曾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

人如璞玉,書如刻刀。書讀多了,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輝的思想都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使我們交談時不落俗套,舉手投足間不會庸俗粗鄙。

我們常說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也常說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大抵就是因為豐盈的靈魂會反哺我們的一言一行。

所謂一葉窺秋,容貌就是一張介紹自己的最直觀的名片。衣著乾淨,讓人感受到的是一種尊重;心寬愛笑,體現的是對生活的熱愛;談吐儒雅,彰顯的是知識教養程度。

願我們都能保持儀容的得體整潔,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閱讀的習慣,活出一個更漂亮的自己。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10055
別人請你吃飯時,要牢記「四不要」

瀏覽:701
停止抱怨的力量,有多強大!

瀏覽:114
人搖福薄,樹搖葉落


返回主頁

@ 2019-2024
最後更新:2024-04-20
文章數:5392 / 閱讀量:52207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