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公報》三評李嘉誠企業家責任瀏覽:483![]()
|
根據報導,2025 年 3 月 17 日,香港《大公報》發表題為「飲水思源有擔當 背靠祖國謀發展」的社評,回顧了國家對香港多年來的關愛和支持。文章以內地在香港面臨最嚴峻的飲水問題時果斷出手,讓香港徹底告別「製水」時代的故事為引子,強調了國家對香港的重要性。 李嘉誠出售港口事件 此前有消息指出,李嘉誠創立的長江和記公司計劃將其持有的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在內的 43 個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這一舉動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大公報》的評論 《大公報》已於 3 月 13 日和 15 日接連發表了「莫天真 勿糊塗」和「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鏗鏗愛國者」兩篇評論,向李嘉誠提出告誡。這些評論強調了企業家在國家發展中的角色和責任,並呼籲李嘉誠在商業決策中考慮國家利益。 國家對香港的支持 文章指出,國家多年來對香港的支持不僅體現在經濟上,還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發展等多方面。這些支持為香港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 專家觀點 專家認為,企業在進行重大商業決策時,應考慮到國家利益和社會責任。李嘉誠作為知名企業家,其決策將對香港和國家產生深遠影響。 全文如下: 60 年前,在港人面臨最嚴峻的飲水問題時,中央果斷出手,東江之水自此越山而來,香港徹底告別了“制水”時代。60 年來,清澈的東江水靜靜流淌,見證着獅子山下萬家燈火的璀璨,見證着從未變過的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更見證着中央對港人的無私關愛。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國家是香港最強大的依靠,中央是香港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後盾,面對複雜變幻的國際政經形勢,香港唯有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擔當起應有的責任,才能戰勝挑戰、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香港約 80% 的用水來自內地,如今年輕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自來水」,背後有着一段艱辛的歷史。上世紀 60 年代,香港遭遇大旱,當局嚴厲控水,350 萬港人面對嚴峻的生存困境。在關鍵時刻,中央果斷拍板,於 1963 年底啟動「東深供水工程」。但當時各種條件非常落後,近百公里的宏大供水工程是數萬建設者一擔一擔挑出來的,其間還面對自然災害,建設者們付出汗水、心血,更有人付出生命。當時必不可少的電機設備則靠各方支援,由上海、西安、瀋陽、廣州等地 50 多個工廠趕製而成。正是在全國人民的共同支持之下,僅用一年時間完成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 整個供水工程初始撥款 3800 萬元,現在看似是「小數目」,但在那個極為貧困的年代卻是一筆鉅款,一些內地其他建設項目要為此「讓路」。更重要的是,東深供水工程並非一勞永逸,為確保供水安全及提高供水能力,數十年來進行了三次擴建及一次改造工程,平時維護更不待言。為了守護供水,以最高標準確保供水安全,沿江兩岸杜絕工業發展,嚴控污染,大量居民要付出巨大的犧牲。這些都無法用金錢計算。即便 2020 年新冠疫情發生,東深供水工程水質化驗檢測結果一切正常,疫情未對供港水的水質和水量造成任何影響。 東江之水源源不斷輸送香港,這僅僅是中央支持香港的其中一個例子。在東江供水工程建成之前,中央為確保香港居民的食品供應穩定,克服種種困難,啟動「三趟快車」,各種食品源源不斷供應香港。如今香港約90%的鮮活食品、約 80% 的淡水都源自祖國內地。「三趟快車」從開行以來,參與的人有上百萬,常年保證貨源、運輸、檢疫、車輛供應的有 10 萬人以上。這個壯舉只有在中國才會發生,也只有在親情之間才能夠真正體會到。 香港有求,祖國必應。香港回歸祖國近 28 年來,國家的關懷從未間斷。從支持香港打國際「金融大鱷」、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到推出自由行政策、幫助香港經濟從谷底起飛,再到平息黑色暴亂、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以及應對前所未見的新冠疫情等等,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香港的關愛,都是為了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和「一國兩制」實踐的行穩致遠。包括東江供水在內的種種例子,是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寫照,也是最好的國民教育材料,應當得到廣泛、深入、系統的傳播。 當前國際政經形勢變幻莫測,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朝縱深演進,香港面臨不少挑戰。但香港的前途與國家緊密相連,過去的事實說明,香港發生亂象就是因為沒有落實好「一國兩制」;香港如今發展欣欣向榮,正是因為與國家利益保持了高度一致。對接國家戰略不是一句空話,貢獻國家更不能只是一句口號,在大是大非面前,香港各界必須堅定地與國家站在一起,勇於擔當歷史責任,堅定信心,為維護國家安全,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香港力量。 |
猜你可能會喜歡: | ||
![]() 瀏覽:656 鹿兒島地震:龍樹諒預言再引恐慌 | ![]() 瀏覽:172 小學學生爆爭執 女生刀割男同學 | ![]() 瀏覽:82 特朗普爆粗罵拜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