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到了盡頭,便是沉默

情緒到了盡頭,便是沉默

瀏覽:12036

情緒到了盡頭,便是沉默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要想保持沉默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看來,那些保持沉默的人身上都是閃著亮光的。

蒙田說:沉默較之言不由衷的話更有益於社交。

自然而然,保持沉默的人,就會顯得更加稀有了。

有的人總是不動聲色、沉默寡言,似乎與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那麼,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你為何選擇安靜?

因為看淡,因為看淡了人世間的冷暖,看透了許多事情沒有值得你去動心動肺爭吵的地方,了解了人情間、道德間、社會間那一些些黑暗的“潛規則”。

在不安的牢籠裡,你開始學會擺脫,擺脫以往人情間的束縛,擺脫過去那一句句“小事兒,幫下忙啦。朋友一場,幫下忙啦”之類的讓人心累的話語。

所以你選擇沉默,學會不動聲色,學會拒絕,同樣也學會成長。

沉默並不意味著認輸,也不意味著氣餒,它只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法,保護自己在這個大千世界裡生存並且不受到傷害的一種方法。

因為看淡,所以你沉默。

你看淡了人情世故間的那些假規矩時,你終究會選擇從裡面全身而退。

沉默不意味著妥協,它只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更是看淡社會的一種表現。

有人說,人生來一張嘴,就應該多說話。在我看來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說對話,少說話,把話說精了,說準了,才是值得令人欣賞的地方。

有些人口無遮掩,一開口就是一大堆讓人不愛聽的話,那這樣的人必定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

而有些人始終保持沉默寡言,卻能讓旁人明顯地感受到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股穩重與成熟,那份魄力,是自然而然的,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

我見過最好笑的是,一個張口閉口“他媽他媽”的人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高談素質。

相反地​​,如果你在一個嘈雜的環境裡,突然讓你看到一個正在安靜看書的人,想必那個人會給你帶來一種與世隔絕的美感。

原來,一個人的修養,是可以從沉默寡言中顯露出來的。

話少其實也是一種修養,話少的人並不代表不會說話,也不代表少說話。

它恰恰反映的是在合適的場合說話,保持言語的量與度,剛與柔。

不爭不吵,不吵不鬧,安靜獨處,與世無爭,想必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漸漸地,你開始會喜歡一個人獨處,你開始喜歡一個人逛街,一個人買衣服,一個人去海邊享受清涼的海風和柔軟的沙灘帶給你的適感,

時間久了,你也就會習慣了,你開始不像之前那個懦弱的自己,害怕孤獨,害怕一個人睡,害怕沒朋友,這些你學會獨立的成果,都是你寡言的原因。

沉默,會讓一個人變得成熟,會讓一個人懂得是非,會讓人明白,原來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沒有自己想像的那樣重要。

你看淡,所以你沉默,你沉默,所以你成長。

人只能夠活一次,那麼這僅有的一次,我們為何不讓自己過得幸福,活得快樂呢?

不去計較人與人之間的流言蜚語,不參與人與人之間的八卦閒談,做最好的自己,從喧囂的世界中全身而退。

在愉悅的周末裡,你可以坐在陽台上,泡一杯茶,拿一本書,一邊享受著清晨的陽光,一邊享受著書中的趣味。累了就戴上耳機小躺一會兒,餓了就動手做一道自己最愛吃的小菜。

不去參與是非,更不去參與爭論。

畢竟道不同,則不相為謀。

獨處並不是一件壞事,喜歡獨處並不代表孤僻,而是因為你看淡了事物,學會了成熟。

真正成熟的人,心中都會有一個隱居的苦行僧。

願你在未來,在面對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能夠處變不驚,沉默以對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19141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瀏覽:2717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無發達?

瀏覽:3309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世人誤會孟子 2000 多年了


返回主頁

@ 2019-2024
最後更新:2024-11-22
文章數:6887 / 閱讀量:5678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