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逼近撞擊地球,或引發全球寒冬

小行星逼近撞擊地球,或引發全球寒冬

瀏覽:1577

小行星逼近撞擊地球,或引發全球寒冬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 2023 年的計算顯示,小行星「貝努」(Bennu)存在在 2182 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近日,南韓最新研究警告,一旦「貝努」撞擊地球,恐怕會釋放數億噸塵埃,導致全球氣溫下降,進一步引發生態失衡及糧食短缺問題。

小行星逼近撞擊地球,或引發全球寒冬


科學家推算,這場撞擊將持續影響地球 3 至 4 年,甚至可能帶來突如其來的全球寒冬。專家形容,這類中等大小的小行星平均每 10 至 20 萬年便會與地球相撞一次,雖然機率不高,但潛在破壞力巨大。

小行星逼近撞擊地球,或引發全球寒冬


大氣揚塵遮擋陽光 影響光合作用

南韓釜山國立大學 IBS 氣候物理中心主任、研究合著者 Axel Timmermann 及其團隊在美國科學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研究,揭示「貝努」撞擊可能帶來的氣候影響。

研究顯示,若「貝努」撞擊地球,將導致 1 至 4 億噸灰塵進入大氣層,嚴重影響陽光透射,全球氣溫隨之下降。氣候變冷將直接衝擊植物生長,使光合作用減少 20% 至 30%,引發連鎖反應,陸地及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導致大範圍物種滅絕。

值得注意的是,這與恐龍滅絕的假說類似——約 6600 萬年前,一顆巨型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塵埃遮蔽陽光,氣候劇變,最終導致恐龍滅絕。

海洋浮游生物或加速恢復 陸地生態需時數年

研究進一步分析了「貝努」撞擊後的恢復進程。由於塵埃遮蔽陽光,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將首當其衝,但研究團隊推算,這些微生物的繁殖能力較強,可在撞擊後約 6 個月內恢復。

相比之下,陸地植物的生長速度將受到更長時間的影響,需時 2 至 3 年才能恢復至正常水平。研究人員指出,這一過程可能會促使某些植物適應新環境,甚至加快生長速度,以彌補損失。

另外,研究發現,「貝努」的撞擊或會將大量鐵元素帶入地球,並沉澱於海洋之中,為矽酸鹽藻類提供額外營養,進一步推動海洋生態的快速恢復。

「貝努」撞擊機率極低 但仍屬高風險小行星

儘管「貝努」帶來的影響令人擔憂,但科學家強調,該小行星於 2182 年與地球相撞的機率僅為 0.037%。然而,這仍然使它成為太陽系中最具潛在威脅的小行星之一,因為它與地球軌道相對接近,每 6 年便會掠過地球一次。

「貝努」的直徑約 0.5 公里,質量約為 7400 萬噸。NASA 曾於 2020 年執行「OSIRIS-REx」任務,成功從「貝努」表面採集樣本,發現其中蘊含多種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顯示該小行星或與地球生命的起源有一定聯繫。

科學家強調,雖然短期內「貝努」不會對地球構成直接威脅,但仍需密切監測其軌跡,並研究可能的應對方案,例如利用太空技術改變其飛行軌道,以降低未來撞擊風險。

未來防禦對策:如何應對小行星威脅?

面對小行星撞擊風險,NASA 及其他太空機構正積極研究「行星防禦」技術,例如利用動能撞擊改變小行星軌跡,或以引力牽引器慢慢改變其運行方向。2022 年,NASA 成功進行「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任務,成功改變小行星 Dimorphos 的軌道,證明此技術的可行性。

目前,科學家正密切追蹤「貝努」的動向,確保人類未來可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潛在的災難發生。

結論:潛在風險雖小 但應保持警惕

儘管「貝努」撞擊地球的機率較低,但其潛在影響不容忽視。全球各國應加強監測小行星動態,並發展相應的行星防禦技術,以確保人類未來的安全。科學家強調,預防遠比事後補救更為重要,人類必須為可能的天文災難做好準備。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185
四川突發山體滑坡!30 餘人失聯

瀏覽:716
深圳巴士失控衝站 2 死 1 傷

瀏覽:131
緬甸詐騙園區斷電,AI翻譯助攻歐美


返回主頁

@ 2019-2025
最後更新:2025-02-09
文章數:7457 / 閱讀量:57992060


創富路 Richroad.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