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偽冒音樂氾濫 Spotify 成詐騙溫床

AI 偽冒音樂氾濫 Spotify 成詐騙溫床

瀏覽:69

AI 偽冒音樂氾濫 Spotify 成詐騙溫床

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迅速發展,音樂創作領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越來越多音樂創作者發現自己的 Spotify 頁面出現冒名頂替的假專輯,這些內容通常由 AI 生成,不僅風格與本人創作迥異,甚至公然冒用他們的名義,導致藝人形象受損,也嚴重影響收入來源。

假專輯泛濫 AI 詐騙模式層出不窮

根據報導,受害者包括 HEALTH、Annie 和 Standards 等知名音樂人,他們的 Spotify 頁面被上架了一些陌生專輯,這些專輯內容多為 New Age 音樂或環境音效,來源則指向一家名為 Ameritz Music 的音樂發行商。這些偽冒專輯的封面樣式相似度極高,部分帶有明顯的 AI 生成特徵,顯示這是一種有計劃的詐騙手法。

部分假音樂更刻意拼錯歌手的名字,以吸引搜尋時輸入錯字的用戶點擊,藉此提高播放量來騙取收益。分析公司 Beatdapp 估計,此類利用串流平台的詐騙行為每年造成音樂創作者 20 至 30 億美元的損失,規模驚人。

平台處理緩慢 創作者陷入困境

假專輯出現後,創作者往往第一時間向 Spotify 投訴,但處理速度緩慢的問題讓假專輯得以在頁面上存留數周甚至更久,導致騙局有機會持續運作,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受害者不僅因此蒙受經濟損失,還可能引發粉絲對其作品風格的誤解。

Spotify 雖然承認假專輯問題,但未能提出有效解決方案。目前,AI 生成內容的上架在平台內屬於合法行為,加上審核與資訊驗證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令問題更加棘手。

假音樂風波突顯規範漏洞

面對愈發氾濫的 AI 偽冒內容,音樂產業陷入信任危機。串流平台作為分發音樂的重要管道,如何平衡審核成本與創作者權益,成為急需應對的挑戰。隨著 AI 技術的普及,未來類似的詐騙行為或將更加頻繁,甚至可能對整個音樂產業生態構成威脅。

如何在保護音樂創作者利益的同時,確保平台上的內容真實性,將是業界無法迴避的課題。未來,規範 AI 音樂生成以及完善版權驗證機制,或許是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的關鍵。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71
防止假新聞泛濫!AI生成文字水印技術揭密

瀏覽:10509
第一個 AI 女優發片了!

瀏覽:832
AI 版《城市獵人》 #北條司


返回主頁

@ 2019-2024
最後更新:2024-11-21
文章數:6885 / 閱讀量:5677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