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涵養,慎言是教養,沉默是修養

傾聽是涵養,慎言是教養,沉默是修養

瀏覽:972

傾聽是涵養,慎言是教養,沉默是修養

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

有人說過:「我們用兩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人一生的修行。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便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境遇。

有人話不多,卻口吐芬芳,讓人如沐春風;而有人滔滔不絕,卻口吐蒺藜,讓人深惡痛絕。

走過半生,方知傾聽是涵養,慎言是教養,沉默是修養,便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

聽是涵養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傾聽時的沉默,比千言萬語更能打動人心。」

在這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最其樂融融的交談方式,莫過於一個人在暢所欲言,一個人在側耳傾聽。

傾聽,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尊重,往往能夠拉進彼此之間的距離。

有一年輕人,酷愛生物學。

後來,從事了生物學的相關研究,也小有成就。

一日,年輕人去外地參加一場重要的宴會。

在宴會上,遇見了極其崇拜的世界知名生物學家。

可是,年輕人一直都沒有與生物學家說上幾句話。

從始至終,都只是在全神貫注地傾聽着。

待到宴會結束,年輕人卻贏得了生物學家的好感。

生物學家讚揚地說道:「真是一個能鼓舞人的談話高手。」

一個人真正的智慧,不是會說話,而是懂傾聽。

能說會道的人,或許可以贏得聽眾,但善於傾聽的人,卻可以贏得朋友。

與其喋喋不休,惹人厭煩,不如用心傾聽,獲得欣賞。

餘生,多傾聽,少說話,方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抱人生數不盡的精彩。

慎言是教養

《格言聯璧》中有云:「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與人相處中,口無遮攔便是最大的忌諱。

清朝時期,有一才子,博覽古今,才華出眾。

但在年少時,總是話多且言辭犀利,常常因多嘴多舌得罪了不少人。

曾多次在宴席上,取笑他人,從而被唇舌相譏,冷嘲熱諷,致使場面一度尷尬不已。

後來,才子考取功名,在朝為官。

一日,在上朝時,無意間多言語了幾句。

卻不料招惹來了同僚的猜忌,紛紛孤立他。

後來,皇帝聽信奸佞的讒言,認為才子勾結外邦,意圖謀反,便將其打入天牢。

而朝中之人明知真相,卻無一人相幫。

最終,才子不但被罷免官職,還丟了卿卿性命。

慎言,是對別人的負責,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在人失意時,莫要戳人痛處;在人風光時,莫要揭人短處。

即便再親密,也要出言有尺,說話有度,知進知退。

要知道亂說話,才是一切麻煩的開始。

話語一旦說出,就難以收回。

若是管不住嘴,口不擇言,只會惹禍上身,害人害己。

懂得話到嘴邊留三分,恰到好處的適時閉嘴,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沉默是修養

黃庭堅在詩中寫道:「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有一農民,與好友前往集市,買了個瓦罐。

回家途中,偶遇到了一個扛着釘耙的路人,不慎打碎了他的瓦罐。

可是,農民卻只是自顧自地向前走去。

好友見此,好奇不已,便問道:「那人打碎了你的瓦罐,為何不攔住他,讓他賠償?」

農民卻笑着回答說:「他並不是故意的,既然罐子已碎,再怎麼與之爭執不休,也都於事無補,反倒會讓旁人看了笑話。」

好友聽罷,佩服不已,不禁豎起來了大拇指。

《列子》中有云:「水深不語,人穩不言。」

人生在世,並非所有的事情,都要在言語上勝過他人。

一味的與人爭辯,不止擾人,也會自擾,直到最後傷人傷己。

要知道沉默,才是一個人維護自己體面的最好方式。


恰如其分的沉默,不是懦弱,不是膽怯,而是無聲勝有聲的智慧。

將生活調成靜音模式,看自己的風景,走自己的路,方能不被世事所擾,不被生活所困。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彼此舒服。

妙語連珠不如傾耳而聽,誇誇其談不如慎言敏行,能言善辯不如三緘其口,默然不言。

往後餘生,用思考代替傾吐,便多一分涵養;用理智駕馭嘴巴,便多一分教養;用沉默控制情緒,便多一分修養。

就像一位著名的詩人說的:「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凡事都要多聽,少言。」

願世間所有人嘴角帶笑,眼裏有光,被世界溫柔以待。



猜你可能會喜歡:

瀏覽:31360
鬼谷子:八句口訣,看穿人心

瀏覽:14403
不要臉的人,活的最舒服

瀏覽:2730
定計劃的人很多,堅持執行的人卻很少


返回主頁

@ 2019-2024
最後更新:2024-11-22
文章數:6890 / 閱讀量:56786942